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村落街道 > 正文
    购物车
    0

    小山村变化的14年

    信息发布者:wxcnfh
    2018-01-11 14:28:29    来源:华商报   转载



    Previous ImageNext Image

    小山村变化的14年

    PreviousNext

    • 小山村变化的14年

    • 小山村变化的14年

    • 小山村变化的14年

    • 小山村变化的14年

    • 小山村变化的14年

    • 小山村变化的14年

    Next



    海拔2729米的甘肃岷县中寨镇虎龙村张哈山(虎龙村十组),是位于岷山深处、岷县和漳县交界处的一个只有33户人家的山村,山大沟深,非常贫困。14年前,这里很多人到西安乞讨为生,也是那时,华商报记者认识了他们,开始记录他们的生活。

    14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他们通过勤劳和科学种植,从一贫如洗到发家致富。9月29日,记者第11次赴甘肃岷县探访。



    『不再乞讨了 回家!』


    2003年春节开始,来自岷县的后俊文一家在西安谋生,后俊文到处打工,妻子则带着两个儿子乞讨。2003年底,记者暗访西安乞丐群落时,认识了后俊文一家。那年12月16日,后俊文在西安钟楼附近找到了正在乞讨的衣衫褴褛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当时大儿子后鹏飞的手上还捏着刚刚讨到的2角钱……看到这样的情景,后俊文禁不住落泪,他下定了决心:不再乞讨,回家!

    记者决定和他们一起回岷县老家看看。坐火车、转汽车、又步行了3个小时,经过一天一夜长途跋涉,翻过海拔3000多米的牛儿山,终于看到了坐落在半山腰的张哈山,放眼望去,满目荒山,一派荒凉景象。2004年2月,记者第一次和他们一起吃的那顿饭,只有窝窝头和稀面条。



    种植药材后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那个时候,有劲儿没地方使啊!4个人3亩地,雨水好的时候种的粮食都不够吃,更别说遇到天灾;不像现在种当归、党参、黄芪,每年基本都能收入数万元。”回想起当年的乞讨生活,后俊文激动地说。

    其实岷县并非寸草不生的贫寒之地,当地有种药材的传统。2005年,当地政府开始大力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还给种植户免费供应地膜。后俊文也迅速加入到了种植中药材的行列。

    2006年以来,中药材价格一路走高,大家意识到种药材的经济价值,纷纷种植地膜药材。大约是从2007年开始,村里人已经很少出来乞讨。

    多年的中草药种植经验让他们知道药材每种两三年就要换一下土质,后来他们摸索出来了“异地育苗”“高山育苗”,就是先在海拔高的地方把当归苗子育好后,移栽到低海拔的田地里,效果不错。这些年后俊文的中药材每年都能卖七八万元,大儿子后鹏飞的中药材去年也卖了9万多元。添置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还盖了新房子。“今年又投入了10万元。”后俊文期待着明年有更好的收益。

    十几年来,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之下,后俊文和他的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十数次往返


    见证山乡巨变


    十多年间,记者数次往返于西安和岷县之间,不断拍摄采访,通过人物、环境等对比,记录见证着他们家乡的进步和变化。

    2003年,张哈山附近的4个村都没有通电,晚上只能点煤油灯;每个家庭的年收入也就是三四百元;种的粮食都不够吃;孩子放假的时候,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外出了;打电话要到小寨乡政府所在的街道上,乡上也只有两部电话;

    2017年,张哈山33户中,95%的人家修缮了房屋,全部通电;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草药成为当地人致富的途径之一,正常的家庭收入均在5万元左右;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得孩子上学率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现在每个家庭都有手机;通村水泥路修到了村下面,目前到达张哈山村的路基已铺好,明年将铺设成水泥马路;摩托车、蹦蹦车几乎每家都有了,村里还新买了4辆汽车、6辆客货车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